身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长,资华筠戏言:“所里除了本科生就是硕士生,只有我这个所长是‘初中生’。”此言既实又不实。资华筠确是初中毕业,然而她自学成才,不仅专业造诣精深,而且早已完成了大学本科中文系和英文专业的课程,从一个舞蹈演员,成为了中国舞蹈界一位引人注目的学者。
面对资华筠,你会感到一种洞察力。人的一生能有一次飞跃已属不易,然而资华筠却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地攀援、进取,常有人所不能之突破。从1950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舞蹈团少年班,到1986年告别舞坛,资华筠的演员生涯整整36个春秋。其间她担任过中央歌舞团独舞、领衔演员、教练、编导、艺术指导等等,最辉煌时在世界青年联欢节上得过金质奖,曾与陈爱莲、崔美善、白淑湘、刀美兰、贾作光等一起被授予“优秀表演奖”。作为一个演员来说,这已达到了顶点,但资华筠不满足于此。51岁时,她结束了演员生涯,同时又开始了专业学者的探索之旅。1987年,她走马就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长职位,接任当时80高龄、被誉为中国新舞蹈艺术先驱者的吴晓邦,成为该院引人注目的唯一艺术家出身又是女性的所长。上任后,资华筠实施科研论证制、述职制、所长对话日制,既重视基础科学,又关注舞坛现实,使舞研所焕发了活力。如今,她是国家一级演员、研究员、舞蹈理论家、博士生导师,并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等多种社会及国际职务。去年,她被推选为首届国际奥林匹克艺术委员会中国执委。
说到感慨处,资华筠说,几十年来,不知怎么,总是拿自己的所短去够任务———小时学的是芭蕾,却被组织上改派跳民族舞;本来是一个演员,却又进入研究领域当上了领导和学科带头人;过去只是以演员身份做对外文化交流工作,自从1995年世妇会期间主持了以说英语为主的艺术论坛,后来竟由于这个论坛的延续性成果而率中国女艺术家代表团访美。记者问资华筠,当生活一次次提出课题时,如何总能从容面对,交出出色的答卷,实现了一次次质的飞跃。她没有直接回答,却讲了许多自己与自己“较劲儿”的故事。
资华筠出身于天津市一个银行家的家庭,父亲资耀华早年毕业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,是一位与共产党人风雨同舟的民族工商业者。这个家教严格的书香门第,培养出了毕业于清华大学、后成为国际关系学家的大姐资中筠和毕业于北京大学、从事空间物理学研究的三妹资民筠。仅仅初中毕业就去跳了舞的资华筠,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,总感到有一种压力,生怕自己变得“四肢发达,头脑简单”,所以她和自己“较劲儿”,偏要学习没在学校学到的知识。从50年代在中央歌舞团跳得最红的时候起,她就报考了北师大中文系刊授班,抓紧一切业余时间听课、看讲义、做作业,外出巡回演出时也不放松自己,硬是用两年的时间自学完成了大学中文系基本的课程。资华筠的人生信条是:“Neversaytoolate”(永远不要说“太晚”)。40岁以后,她又参加了陈翰笙先生的英语研修班,完成了一百多篇时文选译,为她日后用英语直接交流打下了扎实的基础。当了所长以后,资华筠更加努力地充实自己,她的舞蹈评论具有科学性,追求独立品格,绝不随俗从流廉价吹捧。从1989年开始,资华筠又开始了一个全新领域———舞蹈生态学研究。在语言学、物理学等方面专家学者的帮助下,在经历了她称之为“炼狱”的艰苦探求之后,科研成果《舞蹈生态学导论》、《舞蹈生态学论丛》(与王宁、资民筠合著)终于于1991、1992年先后问世,这两部著作被世界人文科学研究交流中心列入1994年100部新藏书,被认为是“中国当代唯理性艺术论的代表论著”。在繁忙的学术探索之余,资华筠还发表有各种散文、随笔、评论等论著愈百万字。前不久,她主持的国家项目《中国当代舞蹈精粹》科研电视片结题,首次尝试以电视手段进行当代舞史研究的科研成果,记录了我国一代舞蹈宗师吴晓邦、戴爱莲、康巴尔罕、贾作光的舞蹈成就,并给予科学的历史的评价。如今,吴晓邦、康巴尔罕相继去世,此项成果更加显示了它的学术价值和抢救性。最近,资华筠的博士生已经通过考试正式开课,这位博士生就是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于平。
从14岁当上舞蹈演员,到耳顺之年成为我国舞蹈领域唯一兼有艺术与学术双项一级职称者,在这条漫长的人生追求的道路上,资华筠凭的是顽强不息的自学奋斗。
(人物素描:赵和平)